河北小男孩一暖心举动被人民日报盛赞这才是

晚餐几不宜尽量回避 http://www.zgbdf.net/baidianfengjiankangzixun/zhongxiyizixun/42208.html

河北小男孩一暖心举动被人民日报盛赞:这才是真正的“富养”

这两天,一位河北妈妈关于儿子的视频火了。

短短几天,不仅网友大量点赞评论,就连人民网、人民日报都纷纷转发。

这个让一众网友暖哭的新闻是这样的:

这位妈妈的儿子放学时发现同桌的校服破了。

想到同桌没有妈妈,于是他故意穿错同桌的校服,拿回家让妈妈帮忙洗干净。

感动于儿子的善意,这位妈妈不仅把校服洗了一遍,还把破的地方修补好。

她说:“虽然儿子的成绩不算好,可那份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的心,特别好。”

不得不说,虽然孩子的举动很感人,但其实,能培养出这样孩子的父母,更值得称赞。

为人父母,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,飞黄腾达?可相比于这些,还有更重要的成功。

那就是同理心的成功。

因为一个懂得换位思考,理解别人的心情,体谅别人的感受的孩子,带给他人的,不仅是理解与帮助,更是直抵内心的一份温暖与善意。

同理心强的孩子

充满温暖和善意

还记得之前有次去餐厅吃饭,见过这样一个小“暖男”。

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,外面下着雪,一位流浪汉坐在店门口。凛冽的寒风下,衣衫褴褛的他被冷得蜷缩成了一团,时不时的,他还会扭头瞥一眼店里就餐的人群。

大概是因为太过显眼,他的饥寒交迫被一个就餐的小男孩看在眼里,只见他扯了扯爸爸的衣袖,指了指坐在店门口那个流浪汉。然后拿起桌面上还没有动过的面包跑出门口,将它递给了流浪汉。

依然记得小男孩回来时脸上的笑容,那是一种闪着光的微笑,温暖明媚,沁人心脾。

那一刻,小男孩传递给众人的,不仅是感动,还有那份高素养背后,父母成功的教育。

也许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懂得感同身受,但一个有同理心的孩子,一定离不开父母正确的引导。

就像泰国一则新闻里那个捡塑料瓶的小男孩:

一开始,他闹着不上学,怎么劝都没用。

于是妈妈就干脆同意请假,不过要求他:通过上街捡饮料瓶卖钱来赚取他当天的所有花销。

能不去上学,又可以出去玩,小男孩当然欣然答应。

可话虽这么说,当他捡了一大堆空瓶子,才赚2泰铢的时候,满头大汗却不够钱坐公交回家的时候,又热又渴却不能吃冰淇淋的时候,他终于体会到赚钱的辛苦,也终于明白了读书的意义。

稚嫩的孩子,大多少不更事,可经历艰辛之后,能变得体谅别人、善解人意,这样的同理心教育,便是成功的。

这样的孩子,比起那些自私的同龄人,本身已经是一种优秀。

懂得换位思考

才是真正的优秀

就像前段时间疫情肆虐时,有些国外留学生明明享受着免费的隔离待遇,却理直气壮地百般挑剔、嫌弃。

一会儿说开水有杂质要工作人员提供矿泉水,一会儿说有快递要别人帮忙取件。

当不合理的要求被拒后,还不依不饶,甚是嚣张。

每个人都希望有个高品质的生活。可大是大非面前只顾自己利益,不配合别人的工作,无视别人的辛苦,这份任性,着实不该!

不懂得换位思考,即便出过国见过世面,过得也是目光短浅的人生。

相反,能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的孩子,才是真正的未来可期。

同样是疫情期间。

一个小男孩偶然路过垃圾桶想扔垃圾。

他将空瓶子交给拾荒者后,转身离开那一刻,突然停了下来。

随后从父母那里要来了一个口罩,给那位没有口罩的拾荒者戴上。

小小的举动,大大的善意。

什么是真正的优秀,一目了然。

美国杜克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曾对多名孩子进行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,在后续的跟踪记录和分析发现:

那些幼儿期便有同理心,并善于分享、帮助他人的孩子,大多数都更容易站上成功的顶峰。

所以,如果想让孩子成功,同理心教育一定不能缺失。

培养孩子的同理心

只需这三步

而想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,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引导:

1、给孩子传递爱的机会

美国小男孩Christian,偶然得知很多癌症小朋友没有头发,便开始留长发,打算捐给有需要的人。

那两年里,有人嘲讽,有人误会,可他依然坚持。

最终,他如愿以偿把长发捐了出去。

他说,比起被误解为“女孩子”的尴尬,他更愿意让自己的爱心传递下去,帮助更多的人。

所以,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,当他切身体会到爱的行动给别人带来的改变和温暖时,他会更有动力去为别人付出。

2、积极回应孩子的感受

《孩子,把你的手给我》中有一个故事。

6岁的弗洛拉抱怨说自己的礼物比哥哥少,可妈妈没有急于否定或者解释,而是问她:

“你担心我爱你是不是跟爱哥哥一样多?”

得到肯定的答复后,妈妈紧紧抱住弗洛拉。

这一举动让弗洛拉感受到充分接纳和回应,她一下子破涕而笑。从此,她凡事更愿意去考虑其他家人的感受。

想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,首先需要理解和接纳他的感受和情绪。

只有他被积极回应了,才能学会换位思考,关心别人。

3、帮助孩子感知他人的处境

闺蜜的女儿,从小比较任性,常常提一些别人难以做到的要求。

看着女儿这样,闺蜜心想要做点什么。于是趁一年暑假,便带女儿去当交通指挥志愿者。

一开始,女儿新鲜感十足,穿上一身制服也很帅气。可在烈日下站了十几分钟,就开始后悔“受不了了,我要回家。”

“不行哦,我们要完成任务才能回去。有时候爸爸妈妈在户外工作,一站就是一天呢!”闺蜜耐着心解释,劝说。

女儿听完后,特别惊讶,她没想到大人工作这么辛苦,赚钱这么累。

自此之后,女儿收敛了不少,也不再开口闭口提要求了。

其实,有些道理孩子未必听得明白,倒不如直接让他体验一下。

只有真正去感受过,才能感知别人的处境,才懂得将心比心,表达共情。

教育的本质是什么?是育人。

我们教育孩子,不过就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有爱的人,在感知别人不易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,把善意和温暖传递给别人。

只不过,我们的孩子,缺的,往往是这样一次真实的体验经历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shiquanren.net/hzzz/hzzz/23536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